日知录
趣谈元旦
◎孙延明

来源:青岛财经日报 2021年01月29日 版次:A08 作者:

元旦,是一个合成词。“元”,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。“旦”的意思是天亮或早晨。按《辞海》解释:元旦,也叫元日,一年的第一天。辛亥革命胜利后,南京临时政府为了“行夏历,所以顺农时;从西历,所以便统计”。遂决定在民间使用夏历;在政府机关、厂矿、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。即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,正月初一为春节。不过当时未正式命名和执行。直至1949年9月27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定,全国才统一使用“公元纪年法”。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(即新年);把夏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。
  但是,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并非都是同时辞别旧岁,迎来元旦的。而是有早有晚,有的甚至相差一整天。根据全世界通用的日期变更线,首先迎来元旦的国家,是位于日界线西边的汤加王国,接着是所罗门群岛、新喀里多尼亚……第12个国家才是中国。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,则是最后迎来元旦的一个国家。比如说,当汤加王国是2020年凌晨1点时,西萨摩亚才是2019年12月31日凌晨1点。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虽然只有一箭之隔,但时间却差整整一天。又如,当我们在北京时间零点进入元旦时,美国华盛顿才是12月31日上午11点钟;英国伦敦是12月31日下午4点;而在日本东京却已是1月1日凌晨1点了。为啥会出现这样有趣的时间差呢?原因是地球围着太阳公转,同时又从西向东自转。地球上由于各个地方看到日出日落的时间不同,所以就出现了时差。1884年,经世界各国科学家商定,将全球按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,每个时区用一个时间。这样,世界上不同的时区进入元旦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了。如果你在世界上第一个响起元旦钟声的时区迎接了元旦之后,马上乘飞机以时速1700公里的速度向西飞行,那么你就能及时在下一个时区欢度元旦。假如能这样不断向西飞行,在24小时内你就可以欢度24次元旦了。
  由于许多国家使用的历法及其宗教信仰、风俗习惯、季节气候等不同,故元旦的日期出现了千奇百怪的现象。如居住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,把当地第一次下大雪的日子,当作新年的开始,称为“雪花元旦”。文明古国埃及是根据尼罗河涨水来确定元旦,当地人在夜晚观察星相,如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,尼罗河水开始上涨,这天就是元旦,称之为“涨水元旦”。候鸟是气候的产物。
  印度尼西亚的凯拉比特人的历法,将一年中候鸟飞来的最早那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,名曰“候鸟元旦”。泰国为了迎接雨季的到来,全国各地都举行求雨活动,4月13日至16日正好是佛历新年,故将这伴有求雨活动的岁首称为“求雨元旦”。柬埔寨以释迦牟尼生日为纪元,每年的佛历五月,公历的4月14日作为元旦,搞堆沙丘,庆丰收活动,称之为“丰收元旦”。菲律宾以民族英雄阿塞·黎萨尔就义的日子,公历12月30日作为元旦,称曰“纪念元旦”。印度的新年从10月31日开始,节日共5天,第4天才是元旦。瑞士阿彭策尔地区,将每年的1月13日定为元旦。十月是叙利亚收获的季节,此时丰收在望,气候宜人。所以在叙利亚农村,人们把十月里月亮圆的第一天作为元旦,并称“月亮元旦”。
  更有趣的是,非洲的乌干达每年竟有两个元旦。原来他们的新年是以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作为新年标志的。这里每6个月就有一个雨季,所以,就出现了两个元旦,称之为“雨季元旦”。在埃塞俄比亚东部的一些地方,每年五月下旬过新年。新年临近时,每家都准备一块大石头,在元旦前一天放在门口。新年早上一开门看到石头就预示着交好运,故称“石头元旦”。

分享到: